您现在的位置是:奇亿娱乐注册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改革

生物和美术老师玩跨界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郭莹 编辑: 时间:2016-02-25

  既是美术画室,也是生物课堂;一笔一笔的水彩画,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而是偏门的食虫植物;原本近乎平行线的美术和生物两门课程,被奇亿娱乐注册奇妙跨界了。李峰与张兴两位老师共同开创了一门《食虫植物科学插画》选修课,带领着一群毫无绘画基础的学生探索用严谨的插画科学描述植物的乐趣。 

   

  1、美术的另一种作用 

  一位是生物老师,另一位是美术老师,他们的跨界合作始于两年前。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会上,生物老师李峰提出了对学科边界探索的思考,他希望让学生在学科边界的探索中能“鼓个包”,进行些属于中学生的尝试,也许就迸发出不同的火花。这令美术老师张兴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决定来一次跨界合作,尝试将生物与美术结合起来。 

  一般人看来,生物和美术是两门难有交集的学科,“大部分人看来,美术属于文科,生物属于理科。说到学科融合,人们可以想象美术与语文的结合,却不会想到美术与生物的融合。”张兴说。李峰则认为,对于博物学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早期博物学的一部分,由于早期照片无法用于制版印刷,版画才是从工艺到工业的最优形式,因此,更容易与版画相结合的博物学插画很是繁荣了一阵,最发达的光景,大师级的博物学家如布丰、林奈、居维叶、达尔文、法布尔等,出书都会配上图版。直到随着照相术的完善和排版印刷技术的成熟,插画这种效率低下的信息采集手段才渐渐被舍弃。因此,这样看来两者的合作又显得颇有历史渊源。 

  两位老师认为,两门学科的跨界合作,只是让知识回到了学科最基本、原始的状态。美术 除了是写意的情感表达,也是严肃的科学记录,如同写文章一样,成为一种研究语言。因此,他更愿意称这门课为自然图志,学生们收集自然并以图志之。 

   

  2、学生要画吃动物的植物 

  两门课的跨界合作,要合作什么,又如何跨界呢?李峰和张兴最终将这门课定位为以绘制插画为过程,熟悉和了解食虫植物的外形、微观结构和生理特性等。除了绘画,课程最强调的是“观察”。 

  那么,什么是食虫植物,又为何要画食虫植物呢?原来,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而获得营养的自养型植物,包括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等。茅膏菜的头上有黏液腺,可以通过分泌黏液珠粘住虫子。李峰说,这样的植物让学生觉得新鲜而有趣,同时,食虫植物较为稀有,且有可懂结构,容易引起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在李峰的温室内,因为实验需要,他本就种植了很多食虫植物,这样可以方便学生们直接观察。事实上,早在达尔文时代,科学家们就惊异于食虫植物的神奇。这是一大类的食肉类植物总称,分属不同的科属,捕食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捕食器官以及演化上的亲缘关系是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通过详尽的绘画方式描述,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和近距离地了解这类植物,发现其中有趣的生物问题。 

  李峰和张兴的选修课主要面对初二、初三的学生,两位老师共同上课,每节课的时长为两小时。最开始,选课的学生寥寥,有的甚至是因为选上别的选修课而退而求其次。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两位老师,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几乎都是绘画零基础的学生,如何去学画呢?张兴说,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更多细节,归纳、总结、分析以利于学习食虫植物的相关知识。“插画”反而是这门课的副产品。 

  在张兴的教案里,还专门列举了学生们学习的不利因素,比如学生并没有基础,会对绘画技术产生畏惧感,不愿意或不敢动笔;学生未曾学习过系统的观察方法,无法确定实物比例、大小、位置等特征;学生未曾学习过水彩的表现技法,不了解作画工具和绘画的工作流程,绘画习惯尚未建立等。因此,他们认为整个班额应该10个学生为上限,5个左右的学生可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上课时,两位老师全需要到场上课。 

  在张兴看来,绘制插画的目的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那样的主观创造,也不是像相机一样,采集过程随意,忽略充分观察、理解和事后审阅的学习过程,而是在绝对忠实、全面、清晰、细致的观察后呈现所描绘物体。 

   

  3、一门有仪式感的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兴设计了一套从浅入深的绘画技术教学方法。上课也极为有趣,教学场地也不在教室,而是选择在满是花草的温室中,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有一种仪式感。 

  在温室中,每个人的模特是不同的食虫植物,一看就是大半天,为了观察标本,他们还会使用解剖镜和显微镜。 

  学生们首先学习的是裱纸。水彩画的裱纸并不容易,学生们要将300克的水彩纸浸湿,展平铺在画板上,绷紧,水胶带沾水出现胶性,将纸的四边封在画板上,等干。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不能操之过急。张兴说,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仪式感,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除了基本的装备,张兴还会用几节课的时间教授学生们水彩画的技巧。将毛笔沾水,调和浓的水彩颜料,之后毛笔轻轻沾水,调制淡的水彩颜料。老师指导学生运用笔尖和笔锋,学会涂匀一个色块的技术,学会制作渐变色块的技术,学习利用水彩颜料的浓淡来调节颜色,每一步都不简单。 

  最后,通过最简单的技术学习,学生们掌握绘制科学插画所需要的最基本笔法,从而可以在最后的实操中组合创新的运用,表现植物的颜色,明暗和质感。 

   

  4、用14节课画一张画 

  李峰和张兴的课共有14节。他们要求学生用14节课的时间完成一幅画,这远比美术课上每节课一幅画的作品要来得复杂。 

  张兴认为,绘画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观察和绘制局部细节,使学生可以花大量精力绘制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局部,比如一片叶子,一颗种子,从而消除学生对绘画技术的恐惧感。 

  如何画出一株植物,也很复杂。学生们需要通过绘制插画,熟悉和了解食虫植物的外形、微观结构和生理特性等。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这些植物,张兴说,猪笼草的笼子有复杂的三维结构,植物如何长 

  出一个桶装器官,在不同科属植物中有很重要的普遍意义。学生们要对猪笼草不同发育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科学插画方式展现这一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证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叶脉、叶缘等。观察的过程中,生物知识也得到了提升。 

  那么,如何将一个三维的物品在二维空间里表现出来?张兴要求学生们在纸上先定直角坐标系,确定每片叶子的走向,位置及曲度,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数学理论,进行走向,叶片曲度的计算。这样,即便下次课的“模特”不是同一株植物,学生们也可以根据结构准确地画出叶片的走向。因此,这不但是美术和生物的融合,也成为与数学的融合。 

  张兴说,科学插画非常强调比例,而非光影效果,学生们需要从光影写实到结构写实。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不用在绘制前进行太多的画面设计,甚至可以以平面化的方式来展开。而且完成局部的所有细节比较容易产生不错的画面效果和质感,增强学生的信心。 

  每次上课时,温室内需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学生们安静的观察,定点、计算,勾勒出叶片的走向,有的学生善于画植物的根,则会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李峰则不断的在现场巡视。通过观察,学生们也会衍生出一些植物知识,比如为什么猪笼草的叶序是这样生长的等,李峰则会逐一进行解答。 

  最终,学生们会在观察中不忽略任何细节,完成植物的一个个局部,并最终将之前绘制的所有细节整合到一张完整作品中,成为一幅幅纪实的科学插画。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多,精美而细致。张兴坦言,有些学生绘制的作品甚至超过了老师。老师们认为,通过上课,学生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艺术,同时观察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今后即使不再进行插画的绘制,也可以通过观察手段获得较详细的细节特征。 

   

  注:原文转自《京华时报》2016年02月23日C04版